首页

婉慈Icon论坛

时间:2025-05-25 08:41:13 作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专才培训计划 接轨全球顶尖文博资源 浏览量:31983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齐芳)占全球森林总面积23%的山地森林,多数位于地震带上,常受到地震等地质活动的干扰。那么,地震会不会影响森林生长?又是如何影响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梁尔源研究员等,通过建立全球树轮年表与1900年以来地震事件的时空联系,发现在中纬度地震带相对干燥的地区,地震后10年内树木生长量显著增加,且对降水响应的敏感性增强,其潜在机理可能是地震后产生的地表裂隙促进降水向深层土壤入渗,增加了树木可利用的水分和养分;但在年降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震后树木生长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更多入渗增加了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0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为探索地球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姗副研究员介绍,研究团队根据树轮样点受地震影响情况、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特征,将全球山地森林划分为七个研究区域,在树轮宽度序列中分离出地震等干扰信息,探究了地震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全球多个研究区,震后出现树木生长增加与减少的样点,在气候条件或地形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中纬度多个研究区,地震后多年平均树木生长增加的样点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或不利于降水储存的地区;而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地震后多年平均树木生长普遍下降。在树木生长增加的地区,地震后树木生长对生长季降水的利用率升高。遥感观测的土壤水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在地震后也减弱,说明土壤水增加。

  该研究表明,地震可通过改变地表结构,影响降水再分配过程,从而影响长期树木生长趋势,揭示了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多圈层链式响应的时空过程,是体现地球系统过程与功能的典型案例。同时,该研究强调了树轮的时(长时间跨度)空(多圈层连接)隧道作用,是打破圈层隔离,理解地球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研究载体。(光明日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向世界展示汉服之美

从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学生,到犹他州卡斯卡德小学学生,再到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复信美国青少年和友好人士,表达了对加强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期许和勉励。

江苏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习东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男女同工同酬……除了通过图片展现历史场景外,现场还创新采用“时光穿梭机”和“学习现行宪法”2个模块,让广大观众在了解“五四宪法”故事的同时,学习现行宪法内容,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中国海警完成2024年北太平洋公海渔业执法巡航

潮州潮安陶瓷制品生产历史悠久,拥有“全国卫生陶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称号。产品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销量及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并成功打造了广东省唯一一个省级先进陶瓷材料创新中心。

2023安康半程马拉松赛落幕 近七千名跑者领略自然之美

洪山菜薹因种植在武汉洪山一带得名,古称“紫菘”。早在先秦文献《夏小正》中即有记载,清代《武昌县志》赞其“味尤佳,它处皆不及”,楚人将其与武昌鱼并称为“绝代双骄”。

会议听取了北京市水务局、天津市水务局、河北省水利厅关于水毁修复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总结交流各省市间成功经验,分析水毁修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就进一步做好京津冀水毁修复作出要求和部署。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